2022-07-05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对于“网络水军”,亦是如此。近日,为回应社会关切,公安部网安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6个月的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
顺民意,自然得民心,因为人们实在是烦透了这些“小强”。从明星热搜到影视剧评论,从电商刷单到社会话题讨论,网上任何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通过App收集闲散用户流量,靠“养号控评”虚增流量;疯狂“灌水”散布谣言,混淆是非;提供有偿删帖等服务,破坏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秩序……随着触角延伸,“网络水军”制造的声响也越来越大,危害指数不断攀升。
最近就有媒体报道,广东顺德一家公司曾因为被“网络水军”恶意诬陷,不仅代理品牌的美誉度大大降低,造成退货、影响销售,甚至连公司与客户的合作都泡了汤。进一步说,“网络水军”之害,不仅在于影响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更在于掩埋真相。他们做着无底线的生意,通过编造谎言来煽动一些人的情绪,操纵舆论“带节奏”;而面对掌握真相的人群,则是鼓动辱骂、人肉等暴力行为,让善良的人们不好发声、不敢发声,以此颠倒黑白。
“网络水军”这么猖獗,不对他们“亮剑”怎么行?近年来,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对“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依法开展侦查打击。2021年共侦办相关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依法关停“网络水军”账号620万余个、网站1200余个,解散网络群组17万个。然而,受“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等因素影响,“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仍常见多发。
“小强”的生命力是真顽强。应当看到,如今的“网络水军”已不是散兵游勇,而成为了有组织的专业化运营公司,“幕后推手发布需求—水军头目招兵买马—基层水军兴风作浪”,一整套流程环环相扣,分工明确。这也意味着,监管要以全流程、全链条的方式,才能跟他们“过招”。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按照“以打开路、以打促治”的思路,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进一步遏制相关黑灰产业的滋生蔓延趋势,可谓精准“亮剑”。
当然,打击“网络水军”,进一步压实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最为紧要。之前,不少平台陆续上线“显示IP属地”功能。“照妖镜”一经推出,一些名字、身份、传播内容和IP属地不相符的情况露出马脚,一些只管接单刷评、不顾责任后果的“网络水军”也现出原形。6月27日,《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落地执行,明确要求“互联网个人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含有职业信息的,应当与个人真实职业信息相一致”。可以说,随着有关部门对互联网内容生态的规范和治理持续推进,“网络水军”的日子要不好过喽。
互联网经济是诚信经济,其赖以存在的基石是真实的用户和信息,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不能靠黑灰产业来支撑。人们希望天下无贼,同时也期待网上无“水军”。
上一篇:诚信赤壁 未来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