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3
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日前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他指出,生效裁判文书的执行成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全面依法治国水平的体现。政协委员围绕“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协商议政,有利于广泛凝聚各界共识,营造破解执行难的社会环境。
12位委员从法治保障、联合惩戒、信息化建设、执行救助、综合治理等方面,对解决执行难问题建言献策。大家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基本解决执行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保障和法治环境。人民法院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执行质效有了较大提升,解决执行难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但受相关制度不健全、社会法治意识淡漠、市场主体风险防范意识欠缺等因素制约,执行过程中的查人找物难、财产处置难、案件终结难、联合惩戒难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委员们认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稳中求进、标本兼治,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执行工作大格局。要建立健全财产信息登记、社会诚信、企业和个人破产、执行救助等制度,加快强制执行立法进程,加大对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和抗拒执行的打击力度,构建不敢逃债、不能逃债、不愿逃债的制度体系。要推进信息化与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要合理区分界定“执行难”与“执行不能”案件,建立执行不能案件依法退出机制。政府部门要带头履行法院的生效裁判,树立守法诚信的良好形象。要加强典型案例宣传,营造守法诚信光荣、违法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引导社会公众理性看待和规避市场风险。要加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规范和监督,杜绝消极执行、拖延执行、选择性执行和乱执行行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记者从会上获悉,从2013年10月至今年5月,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059万例,联合惩戒作用日益凸显,246万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
据悉,从2013年10月至今年5月,全国法院通过信用惩戒系统累计限制1122万人次购买机票,427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国家工商部门利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共限制失信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管22余万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利用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对其采取金融领域的惩戒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加强信用惩戒的同时,人民法院还用好用足强制措施,对抗拒执行行为予以坚决打击。2017年,全国法院累计拘留15.5万人次,限制出境1.24万人次。从2015年1月至今年4月,全国法院对拒执罪被告人共判处刑罚8687人。
针对传统模式下的查人找物难题,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截至今年5月份,全国法院利用网络查控系统共查询案件4530万余件、冻结2268亿元,查询到车辆3441万辆、证券673亿股、渔船和船舶65万余艘、互联网银行存款49亿余元。
记者同时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司法解释的规范作用,近三年来共出台了30个涉执行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填补规则空白,约束执行法官裁量权,加强监督制约。针对法院内部存在的各种违法违纪现象,最高法还发布《人民法院规范执行行为“十个严禁”》,为执行工作进一步划定“高压线”,开展了为时一年的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刀刃向内,整治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等问题,坚决清除执行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介绍了有关情况。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作主题发言。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卢展工、梁振英、夏宝龙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委员吕忠梅、王光贤、孟庆丰、窦荣兴、汤维建、庄振文、李明蓉、黄廉熙、王均金、皮剑龙、汪利民、海霞在会上发言。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改委负责人作了交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