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社会信用网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  官方微博
信用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辽宁沈阳压减建设项目审批时间 强化监管防失信

2018-06-25

《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日前印发,决定在16个地区开展试点。通知要求,2018年试点地区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2019年在全国范围开展改革,上半年将审批时间压减至120个工作日;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辽宁沈阳,就在这16个试点地区中。

  位于沈阳铁西区的中德产业园,去年已开始试行承诺制审批。当年8月中旬,华暠汽车零部件项目申请后,仅用1个多月就获得了施工预许可证。获证后施工方进园开工,比计划早了近3个月。

  压减审批到施工的时间,这是各地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共同目标。沈阳在前期探索当中,取得了哪些经验?日前,记者就此实地探访。

  项目审批周期长,难题亟待最优解

  交了款拿了地,筹集资金到了位,项目却迟迟不能开工。土地证、规划、消防、环评、安评、人防……几十个部门挨个审批,一圈走下来,顺利的话也得半年时间,有的甚至1年多还盖不完公章。

  建设项目审批周期长,对东北这样冬季漫长、施工周期较短的地区,影响更大。“一般政府部门都是年初立项,等招投标公布,再申请土地等各种手续,经常到了下半年。11月份就停工,施工时间很短。”沈阳一名建筑开发商说。

  建设项目审批“马拉松”如何缩短?沈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求国土规划、建委等相关部门集中攻关突破这一难题。在中德产业园等项目的前期试点基础上,今年4月23日,沈阳出台办法,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对工业(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承诺办理,对已取得项目土地使用权或已确定的项目主体,实行告知承诺办理。施工单位向主管部门报施工图设计文件,签下承诺协议书,就可以办理建设工程施工预许可证。

  实行施工预许可,项目企业早受益

  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建委窗口,一张带有防伪二维码的“施工预许可证”打印了出来。有了这个证,沈阳沈水湾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程的施工方——中铁上海局项目部就可以提前1个多月进场施工。“从土地规划到开工建设,用了24个工作日,还含公示期,时间上至少缩短了2/3。”项目负责人丛培军感慨,“甲方要求10月31日通水,提前施工为按时通水赢得了宝贵时间。”

  沈阳市建委主任吕凡表示,办理建设工程施工预许可证,是沈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项目单位在没有取得正式施工许可证时,可提报建设工程规划预许可证等要件,在报送施工图设计文件后,根据联合审查意见调整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同时,可签订承诺协议书,承诺其施工设计文件能够符合相应建设标准或调整要求,即可办理建设工程施工预许可证。

  “这个证件有效期两个月,这两个月内,项目单位按照基本的程序继续申请正式的工程施工许可,并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除了可以提前进场施工外,还允许建设工程项目分阶段申请竣工验收,这样建设工程项目可以分阶段投入使用,使项目尽早产生效益。”吕凡说。

  “经初步测算,未取得土地使用证的建设项目相比原有审批程序可以节省3个月左右的审批时间。”沈阳市营商局负责人介绍,“对于企业来讲,提前几个月施工、投产,可以早几个月见效,大大降低了企业建设成本、财务成本。”

  承诺关键在诚信,违约将入黑名单

  “签订承诺协议,办理完施工预许可证后,在承诺时间内,还需要办理好其他必备手续。”沈阳市建委负责人介绍,“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防止卡壳。”

  市建委在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环节中,由“串联”改为“并联”。在施工图设计联合审查上,沈阳整合建设工程图纸审查环节为统一的“施工图联合审查”,建委将牵头组织规土、消防、人防、气象等相关部门实施审查;在竣工验收上,市建委将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统一审核验收,限时办结。

  为防止企业不兑现承诺,沈阳利用诚信体系,在项目单位签订项目承诺协议书后,将建设项目纳入全国诚信平台,及时发现、告知并纠正企业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无法履行承诺的,会撤消行政审批决定,项目单位要承担违反承诺造成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同时,投资主体在全国企业征信系统中的信用记录是承诺制审批的重要前提条件,企业履行承诺的情况也会接入沈阳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在项目单位与审批部门签订承诺书后,规划国土部门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项目单位在履行承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随时叫停,做好风险防控;建立项目单位失信‘黑名单’制度,严格履行核实程序,对规划实施过程全程监管,将违反承诺事项的单位计入信用档案,列入失信‘黑名单’。”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局长严文复说。

  在不久前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谈到推行告知承诺制度时表示,政府一定要在限期内检查到位,看建设单位是否履行了承诺。另外,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行“黑名单”制度,把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不履行承诺的不良行为向社会公开,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