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社会信用网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  官方微博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

2019-10-10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江西省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9-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2019年9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江西省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9-2025年)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规划基础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机遇挑战

  第三节  战略意义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战略定位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空间结构

  第二节  功能分区

  第四章 顺应高速铁路新时代,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构建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

  第二节  建设一体衔接的高铁综合枢纽

  第三节  增强能源有效供应能力

  第五章 蓄集两轴驱动新动能,构建现代产业集群

  第一节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建设高铁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第三节  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

  第四节  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第五节  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

  第六章 塑造高铁经济新业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第一节  整合开发沿线旅游资源

  第二节  打造高铁旅游精品线路

  第三节  完善旅游综合配套服务

  第四节  打响高铁旅游品牌

  第七章 发挥高铁通道新优势,提升双向开放水平

  第一节  对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第二节  加快建设开放平台

  第三节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第八章 创新城乡融合新模式,建设高铁新城新区

  第一节  科学引导高铁新区新城建设

  第二节  推动高铁新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

  第三节  辐射带动乡村振兴

  第九章 建设绿色生态新长廊,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第一节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第二节  构建高铁绿色廊道

  第三节  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第十章 建立协调推进新机制,助推高铁经济带建设

  第一节  强化高位统筹协调

  第二节  完善统一市场体系

  第三节  加大政策支撑力度

  第四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前 言

  高速铁路正在极大改变时空,深刻影响要素配置方式和区域经济地理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和要素通道。高铁经济是以高速铁路为基础,以高铁场站为核心,联动快速铁路、普速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推动沿线城镇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城乡融合一体、生态环境共治共享,实现新时代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兴路径和模式。

  到2020年,江西省将形成沪昆高铁(江西段)和京九高铁(江西段)一纵一横高铁主骨架。积极抢抓江西进入高铁时代的历史机遇,依托两大高铁通道以及合福、厦渝等高铁网络,加速资源集聚、要素流动、动能积蓄,加快建设高铁经济带,支撑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引领带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区、赣东北开放合作发展区、赣西转型升级发展区协同发展,强化江西“十字形”生产力布局主骨架,构建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内陆双向开放大通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规划以沪昆高铁经济带和京九高铁经济带为重点,发挥高铁通道的集聚辐射作用,联动沿线城镇发展,在全省形成核极聚集、轴线拓展、全域辐射的高铁经济发展格局。规划期为2019-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规划基础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江西进入了高铁时代,高铁成为驱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未来一段时期,我省高铁网络密度和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为打造高铁经济带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近几年来,江西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持续运行在中高速增长区间,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保持全国前五、中部第一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跃上2万亿元新台阶,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1984.8亿元,在全国排位由2012年的第19位前移到第16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全省三次产业由2012年的11.7∶53.8∶34.5调整为2018年的8.6∶46.6∶44.8,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业向中高端加快迈进,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分别达33.8%和17.1%,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随着沪昆、合福高铁的开通以及京九、厦渝高铁的推进,高铁的“同城”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显现,江西正在加快优化全省区域发展格局,提出了“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以更高水平融入国家战略,提升江西在全国区域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南昌都市圈是以南昌为核心,以高速公路1小时为半径的融合一体发展的城市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区具有苏区振兴的特殊政策优势,赣东北开放合作发展区是江西对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赣西转型升级发展区是全省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未来一段时期,江西将以大南昌都市圈为引领,以沪昆高铁经济带和京九高铁经济带为驱动轴,协同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区、赣东北开放合作发展区、赣西转型升级发展区,形成层次清晰、各显优势、融合互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三)快速交通网络进一步健全。

  沪昆高铁的开通结束了江西没有高铁的历史,昌赣、赣深、昌景黄等高铁加快建设,昌九、常岳昌、长赣、昌福等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2018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4134公里,其中时速25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917公里。2019年底将达1315公里,基本形成“一纵一横”高铁主骨架。此外,江西已实现“县县通高速”,构建了以南昌为中心,国、省道为骨架,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覆盖全省、连接周边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2018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931.4公里,形成省内4小时、省际8小时经济圈。“一干八支”机场布局加快建设,宜春明月山机场、上饶三清山机场等建成运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旅客运输量连续两年突破千万人次。

  (四)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北上”“南下”“东进”“西出”的双向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开放大通道进一步贯通,全面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市场由传统非洲、东南亚扩展到欧美,对外投资行业由单一矿产开发向多产业链延伸。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外贸出口2224.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5.7亿美元,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全覆盖。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拥有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等103个,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示范地1个;打造了南昌综合枢纽、九江水港、赣州内陆港等重要支点,承接大物流集散、大产业集聚、大商贸活动等平台功能有效释放。区域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赣浙、赣湘、赣粤、赣京等跨省合作深入推进,赣浙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启动建设。

  (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等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一批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成效显著。绿色生态优势持续巩固,划定了“一湖五河三屏”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59处,保护面积106.33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4%。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湿地保护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进,成为全国唯一实现“国家森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2018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2%,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8.3%,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4.8%和5%。

  第二节  机遇挑战

  新时代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中部地区崛起的“八大任务”,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未来一段时期,中部地区崛起将成为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的重要举措。江西是中部地区重要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江西要“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进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并提出了“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为江西加快建设高铁经济带注入了强劲动力。

  国家战略实施带来的叠加效应将为江西建设高铁经济带提供重要的政策机遇。当前,“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将极大地促进国内生产力布局向内陆腹地拓展,为江西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 点和国际货物集散地带来重大机遇。长江经济带以及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将推动加快建设完善“八纵八横”高铁路网,极大拉近江西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距离,加速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放大集聚扩散效应。

  进入高铁时代的江西将重塑生产生活空间。高铁建设将加快生产与研发的专业化分工,各类企业研发中心、科研院所将加快向中心城市布局,产业将向高铁沿线的中小城市布局,生产网络、研发网络将形成协同联动。高铁建设也将逐渐改变江西省内通勤模式,县级行政单元可达性将得到普遍提升,南昌、赣州等省内中心城市将与周边重点城市构筑起“半日生活圈”,并不断催生新的交际圈、旅游圈、工作圈。

  高铁时代的来临也将带来一系列挑战。高铁在缩短城市间时空距离、加速城市间生产要素流动的同时,也会造成生产要素借道而过、集聚作用减弱的问题,甚至还将引起省内人才、企业、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失。同时,随着贯通江西的高铁线路增多,大量企业将会在沿线地区优先布局,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农村向城市、小城市向大城市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将会给高铁经济沿线地区的城市交通、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等社会治理,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第三节  战略意义

  打造高铁经济带,是江西加快构建“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是江西实现“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必要路径,有利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在更广范围更高效率整合要素资源,促进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在高铁经济带充分流动,促进沿线经济要素互补共享,加速同城化、区域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完善区域经济总体布局,带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强生态共建和环境同治,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有利于发挥江西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推动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全面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不断提升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以沪昆高铁和京九高铁为主骨架,以合福、厦渝、昌景黄和赣瑞龙等铁路为依托,以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集群集聚、区域合作开放、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共保共治等为重点,充分发挥高铁促进核极聚集、轴线拓展、全域辐射的联动效应,加快建设全省“五纵四横”高铁经济通道,加快形成“一核四枢纽、两轴四板块”的高铁经济空间布局,为打造“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全省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强大支撑,为江西“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进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提供强劲引领,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为主,夯实发展基础。依托高铁经济通道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发展与高铁建设协同互促,引导先进制造业集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夯实高铁经济带发展基础。

  ——坚持协同推进,实施错位发展。加强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立足高起点,追求高质量,根据高铁沿线城市发展定位、功能和作用,强化高铁沿线城市间功能分工和协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要素优化配置,避免区域壁垒和同质竞争,着力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和整体竞争力。

  ——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以创建国家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试验区为契机,依托综合交通枢纽,以高铁站场为节 点,构建高铁与高速公路、航空、港口、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现代立体化交通网络,加快建设“五型”政府,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的多向开放格局。

  ——坚持城乡互动,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高铁经济带节 点城市、产业园区对高铁沿线的辐射功能,带动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乡村旅游助推农民致富,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崛起。以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铁经济带建设的全过程,对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实现高铁沿线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带与生态景观廊道观光带交相辉映,彰显中国样板、江西特色。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充分发挥京九等高铁贯通革命老区的带动作用,坚定贯彻实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推进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攻坚、开放再提升、环境再优化,加快建设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革命老区中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沿线城市和地区率先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合力打造最美高铁绿色生态走廊。

  ——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带。充分发挥高铁集聚要素资源的强大功能,紧紧抓住新时代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机遇,依托高铁沿线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园区,以航空、电子信息、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打造各具特色、各显优势、互补性强、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江西“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提供强有力支撑。

  ——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承载带。充分发挥高铁内联外通的快速通道优势,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以高铁沿线中心城市和各类开发区为主体,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成为推动江西陆海内外联动、多向互济的高水平开放承载带。

  ——国内外知名全域旅游观光带。整合提升高铁沿线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客家文化、宗教文化、陶瓷文化、名人文化以及古镇古村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全域旅游与高铁经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景观带和旅游观光带,建设国际国内知名的全域文化旅游目的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高铁营运里程超过2100公里,占全国高速铁路营运里程的比例提高至5%以上,高铁网密度提高至120公里/万平方公里,基本实现省会南昌至各设区市和武汉、长沙、合肥等长江中游城市群1-2小时,至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等周边主要城市3-4小时,至北京、西安、重庆等重点城市5小时左右交通圈。高铁经济带重点区域集聚形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2个超万亿产业集群,形成汽车以及航空、中医药、移动物联网、半导体照明、虚拟现实(VR)等一批超五千亿、超千亿产业集群。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超过1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5万亿元。

  到2035年,高铁营运里程超过3000公里,基本形成“五纵四横”高铁经济通道,全省区域经济格局进一步优化,形成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领跑者,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空间结构

  以“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为统领,依托沪昆高铁、京九高铁等形成的铁路网,点线面结合、多层次推进,着力打造沪昆、京九高铁经济发展主轴,构建“一核四枢纽、两轴四板块”的空间结构,加快形成空间优化、功能合理、网络健全、协调发展的高铁经济带。

  一核:南昌。加快构建“米”字型高铁枢纽,进一步强化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高端产业集群和人才集聚,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推进经济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品质消费中心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中心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市县,打造昌九、昌抚、昌樟等产业走廊,将南昌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先行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生态、人文、旅游都市。

  四枢纽:统筹高铁通道建设,完善高铁路网格局,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强化高铁站点与普通铁路、公路、机场、城市交通的一体化衔接,推进高铁沿线的客货枢纽与物流园区、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建成全省高铁经济带的四大枢纽。

  ——赣南枢纽(赣州)。重点依托京九高铁、厦渝高铁形成的铁路枢纽和赣州港、赣州综保区等开放平台,统筹布局区域性铁路枢纽、公路枢纽,扩建升级黄金机场,加快形成空铁陆、海(无水港)铁水(赣州港)陆一体化的复合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赣州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把赣州打造成为赣闽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赣北枢纽(九江)。充分发挥京九、安九、武九等铁路交汇和通江达海的优势,加快打造多式联运的现代化新型港区,提升航运通道功能和港口门户作用,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区域性航运中心,把九江打造成为赣鄂皖湘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赣东北枢纽(上饶)。充分发挥沪昆高铁和合福高铁交汇优势,持续强化上饶“十”字型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三清山旅游机场集散作用,优化货运枢纽场站布局,加快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把上饶打造成为赣浙皖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赣西枢纽(萍乡)。强化沪昆高铁、厦渝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