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7
3000多名“老赖”落网、1亿多元涉案款项执行到位……8月1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上半年“最严强制执行”成果。
据统计,今年1月~6月,杭州两级法院新收执行案件54635件,执结案件50136件,到位金额102.56亿元;发布“老赖”名单34515人,有11790人迫于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法律义务;对45382人限制高消费,护照报备禁办、作废2012人,罚款2097人次,司法拘留3054人;通过公安网上布控抓获3224人,执结案件1165件,到位金额1.42亿元。
4月23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强制执行措施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并于5月1日正式实施。该《意见》也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强制执行”措施。(延伸阅读:《浙江法院打响新一轮“执行破难”攻坚战 “治老赖”再升级》)
《意见》规定了“什么情形下在什么期限内必须采取什么措施”,从而进一步加强民事执行的强制性、规范性,依法严惩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的行为。实施仅一个月,杭州全市法院就罚款1126人次,拘留1043人次,发出责令交付通知书559份;以涉嫌拒执犯罪移送公安27件29人,判处2件3人;执行到位43.98亿元,环比上升36.5%。
期间,不少个案也引发社会关注。例如,杭州一“老赖”被布控抓获后当场履行债务,但对其不主动申报财产行为,仍采取司法拘留15天、罚款1千元的处罚。虽然罚款数额看似不多,但经过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该“老赖”终于意识到自己过错,在拘留所写下近万字悔过书;上城法院开出全市首张责令交付车辆通知书,两名“老赖”于第二天主动交付涉案车辆二辆;建德一“老赖”为抗拒执行不惜铲平自家别墅,法院已将该拒执案件移送警方进一步侦查。
除了热点案件,杭州法院的热门举措也颇为吸睛。
“你申请的执行款已经执行到位,可以领了。”近日,乌鲁木齐的刘先生收到来自杭州中院执行法官的短信。让他惊喜的是,领款不用千里迢迢赶往杭州,只需要带上身份证,出示法院发来的短信,就可以到家门口的中国工商银行取钱了。
这正是依靠了杭州中院在全国率先研发、上线的“涉众案件管理平台”。
刘先生是一起集资诈骗案件的受害人,和他一样被骗的还有1200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案件宣判以后,法院陆续查封、变卖了一批财产,有77万余元的执行款进入法院账户。可如何把这些钱发还给受害人,成了一个麻烦的问题。
法官说,与普通的民商事案件不同,集资诈骗类案件往往有成千上万个受害人,这些受害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且被骗金额有多有少,多的可能有100多万元,少的甚至只有几块钱。如果按照传统的发还方式,法院要先通过群发短信,挨个通知受害人执行款到账的消息,上千个受害人就有上千个手机号码,这些号码全得靠法官手工一个个输入到电脑系统里。
如今,通过该平台,相关案款实现一次性批量发放,当事人凭身份证就近至全国任意工商银行网点即可领款。
杭州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法院还将涉众型案件案款管理经验推广到普通案件,从今年5月底试运行至今,已成功完成6起涉众案件近4000名当事人案款发放,以及51起案件54笔个人诉讼费、案款发还工作,“既节省了当事人时间成本,避免案款沉淀积压,又有助于案款处理公开透明,避免引发廉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