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近年来,东莞依托商事制度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的有力支撑,以制度设计、平台建设、信用嵌入为核心,通过大数据先行、业务流程再造,打破了部门信息孤岛,实现了信用应用与监管履职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以公示系统为基础、协同系统为调度、场景系统为应用的跨部门、跨层级大数据信用监管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数据互通互认 企业信息“一站式”查询
市民梁美莹到市民服务中心二楼综合服务一区办理企业登记档案查询、打印等相关业务,她通过莞家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认证身份后即可查阅,并能直接打印。“以前需要提前预约,到这里提交书面查询申请,经工作人员审核同意后,通过专用电脑查阅,查询结果还需要通过工作人员清点打印页数并加盖档案查询章后才能发给我们,现在则方便多了。”
这是东莞今年6月新上线的企业登记档案网上查询系统。该系统上线后,申请人可通过手机、电脑或者政务服务终端进行档案查询,无需提交申请材料,自主查阅、下载、打印,查询结果均由系统自动保存为电子文档,利于传输共享、多次使用,并且有水印、电子印章、查验码等信息,无需市场监管部门手工确认和盖章。
这些,不过是东莞利用大数据智慧监管企业信用的一个小小缩影。当前,东莞市自主研发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信用联合惩戒系统等三大信用信息管理调度平台,并互通融入全市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打通了部门信息共享通道,形成了信息归集、公示、约束的数字化监管工作闭环。
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了整合归集,面向公众,可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询、证明打印服务。据东莞市市场监管局方面介绍,目前累计归集了全市41个部门涉企信息数据1834.62万条,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量突破2000万人次,线上打印查询证明35.38万份,日均减少群众往返查询窗口438人次。企业登记档案手机网上查询,业务量超过100万宗,服务惠及了90%的企业。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分局局长周向东介绍,未对企业档案进行电子存档和一站式查询前,一年只能提供3万次的企业档案查询服务,“自企业信息查询端口上线后,一个月就能提供1万次查询服务,一天可提供800余次。”
市场监管与“智网工程”无缝对接
东莞将市场监管融入“智网工程”,把近万名网格管理员以网格为单位统筹整合起来,实现了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网格管理员履行核查市场主体住所信息和行政许可办理情况、发现无证照经营线索、督促年报、指导亮照经营等职责。依托市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和“智网工程”系统,将新登记主体的基本信用核查、特种设备飘红信用警示核查等行政检查推送给属地网格员,网格管理员通过手机APP核查、反馈违规失信线索。职能部门可直接接收网格管理员上报的线索,作为部门信用监管依据。实现任务推送、线索上报和问题处理的全程信息化,形成连通经营者、网格员、村(社区)和基层职能部门的监管链条闭环。
全市近万名网格管理员行走在基层一线,在信息采集、问题发现、服务引导、线索上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大数据调度中枢不仅有效归集了部门日常监管信息,更将属地社会治理的相关信息一并采集归于企业名下,实现了横向部门、纵向市镇村三级的企业监管信用信息调度集成。根据统计,数据调度中枢运行以来,共调度信用信息数据核查92.04万条,其中网格管理员核查反馈信息89.06万条,各部门处理归集信息23.74万条,全方位立体丰富了企业信用全景画像。
大数据助力 构建信用监管新格局
近年来,网络消费新业态的兴起也给市场监管提出了新挑战。积极探索与电商平台的政企信用互通共治模式,成为保障网络市场秩序和推进网络市场有序发展的重要工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阿里巴巴、美团、京东等平台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自主开发了市场监管投诉举报快速处置平台和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库。
促进政企信用资源共享,实现线上线下同发展,力促政府、协会、企业多方的信用管理共赢,东莞市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市场监管共建共治联合体,选取了12个商协会开展共建共治试点工作。其中,市电子商务协会率先与市市场监管局合作搭建“红盾京通”平台协同管网,由京东为市场监管部门全线开通40个“红盾京通”账号,对京东平台上的9000多家东莞网店主体的信用档案实现实时查找、精准定位。
各方、各部门的数据不仅实现了共享,互通互认,东莞还形成了联合惩戒系统约束管理失信企业。各部门的联合奖惩备忘录实现信息化,并嵌入业务处理系统,根据约束清单和备忘录,各部门可共享失信企业信息、反馈约束应用结果,打通商业银行和职能部门的联合惩戒路径,让失信企业一处失信便多处受限。
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信用监管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协同应用,突破数据壁垒、机制壁垒、职责壁垒,东莞智慧信用监管体系打造了东莞优越的营商环境,为新时代企业信用监管贡献了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