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2
为贯彻落实2018年全市两会精神,采取各种措施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努力打造环境执法最严市,全面维护广大市民的环境权益,昨天下午,市环保局通报2018年一季度全市环境监察执法情况,发布2018年第一批环保“黑名单”企业。
一季度立案查处行政处罚案件250件
据介绍,今年第一季度,围绕环境质量改善和治水治气治土等各项中心工作,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0273人次,检查企业7013家次,立案查处行政处罚案件250件、处罚款2143.57万元。嘉兴市共实施按日计罚7件,罚款203.5万元;实施查封、扣押1件;实施限产、停产1件;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4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1件。
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羊燕春介绍,一季度环境监察执法呈现了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突出环境违法打击重点、加大环境违法惩处力度等特点。一季度我市环保部门还组织开展蓝天保卫行动、清废净土行动、“护水斩污1号”专项执法行动等多项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努力打造环境执法最严市。
25家企业列入今年首批“黑名单”
昨天下午,市环保部门还发布了25家市级环保“黑名单”企业。其环境违法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25家企业中有12家在受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后,至今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也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符合省环保厅“黑名单”制度要求,占比达48%。二是通过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占比达40%。三是随意倾倒危险废物。
据悉,自2007年以来,全市共有388家排污单位被列入环保“黑名单”企业,其中省级“黑名单”企业11家。357家企业完成整改,通过“摘帽”验收,还有31家企业未完成“摘帽”。接下来,市、县两级环境监察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黑名单”企业的监察力度,督促整改“摘帽”。
去年至今有119家企业被联合惩戒
被列入环保“黑名单”后,失信者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正在嘉兴成为常态。
市发改委(市信用办)社会发展处(市信用中心)处长屠加德介绍,市信用办2017年通过“信用嘉兴”网站统一集中公布失信“黑名单”信息,截至2018年4月24日,全市共有28个部门建立了涉及33个行业领域的失信“黑名单”制度。其中法院、环保、建委、国土、公安、人力社保、民政等16个市级部门已公开发布严重失信“黑名单”信息,共计39716条。
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征信管理科沈彦菁科长通报环保“黑名单”联合惩戒情况时说,人行与环保部门不断完善联合惩戒机制的举措,通过征信系统,联合惩戒机制已覆盖全部金融机构,联合惩戒机制为良好的金融生态保驾护航。
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受到环保金融联合惩戒的企业119家,其中12家被限制贷款,51家被降低授信,10家企业被提高贷款利率。信用信息被广泛应用到单位招工、对外投资、招投标等领域。总体来看,涉及环保负面信息的企业,申请信贷业务被拒绝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企业。例如,某化工企业因涉及偷排污水被嘉兴市环保局处罚,银行对其实施严格用信控制,退出授信1984万元;某印染公司欲通过银行融资改进设备提高产能,由于该公司因排放问题被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纳入2017年浙江省第一批环境违法“黑名单”,银行因此拒绝了贷款申请,进一步倒逼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环保指标。
嘉兴银监分局统计信息科姚伟强科长介绍,截至2018年2月末,全市银行机构共对2017年两个批次的42家嘉兴市“黑名单”企业压降贷款2990.07万元,其中24家企业贷款已压降为零;对11家省级“黑名单”企业压降贷款1313.17万元,其中5家企业贷款已压降为零,合计共对53家“黑名单”企业压降贷款4303.24万元、贷款压降到零的企业共29家。另一方面,对于环保“摘帽”企业,指导银行机构及时给予信贷支持,截至2018年2月末,对全市2017年解除环保“黑名单”的13家企业增加贷款95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