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新闻发布会获悉,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我市信用制度框架初步健全,信用平台功能更加完善,信用服务职能更加务实,信用信息应用更加广泛,信用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18至2019年连续两年省政府对市政府信用专项考核位居全省第一。
以点构面,信用制度框架初步健全
据介绍,自2016年我市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滁州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滁州市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等60多个制度文件,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框架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夯实基础,信用平台功能更加完善
2016年10月,我市启动信用平台市县一体化一期项目建设,建设“一库、一网、一平台”,即信用数据库、信用网站和信用平台;今年1月,市信用平台二期项目启动,9月底建设完成。截至目前,“信用滁州”网站已建成包含8个县市区子网站的网站群,建立信用动态、政策法规、双公示、信用承诺及红黑名单公示等专栏,累计发布新闻信息21625条,用户访问量超千万次。市信用平台已建成9个业务子系统,归集全市398家单位信用数据超7亿条,其中,“双公示”数据188.65万条,红黑榜数据39558条。
优化效率,信用服务职能更加务实
今年1月,我市正式成立了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目前主要提供信用查询、异议处理和信用修复等三个职能。在“信用滁州”网站发布这三个职能办理流程图,提供线上线下两种办理方式。截至目前,累计为个人和企业提供150余万次信用查询,受理了近千次异议处理。信用修复系统上线以来,开展了全市行政处罚失信信用修复专项活动,共修复“信用安徽”企业数据2080条,“信用中国”企业数据6578条。
探索推广,信用信息应用更加广泛
自2018年起,我市在行政审批中加强信用监管,探索信用数据应用。一是探索事前信用核查,对市行政服务大厅的48个审批单位业务系统增加“信用核查”按键,要求对所有审批事项前置查询,从源头加强管理。二是探索事中信用承诺制度,建立《滁州市市级信用承诺事项清单》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守信主体在申报材料不齐备的情况下通过提供信用承诺替代,实现“容缺受理”“容缺审批”“告知承诺”等便捷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目前已在交通运输、旅游、市场监管等10多个重点领域开展信用承诺试点工作。三是探索事后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编制《滁州市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在全市十三个行业领域,组织30多家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推进111条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大格局。
宣传教育,信用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我市还积极开展诚信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公共服务场所、进社区、进商区、进企业等“六进”活动,通过市属新闻媒体、“两微一端”、论坛讲座、展览展示等形式,开展各具特色的诚信主题宣传。下一步,我市将围绕信用信息应用推广、信用平台功能完善、信易贷实施、第三方机构培育等方面探索推进,让信用信息更加惠民、信用文化更易接受、信用成果更多展现。